梓辉人文历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口述历史当代澳门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发布时间:2024-02-10历史故事
澳门理工学院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公立高等院校之一。 其附属高等学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它提供公共管理和社会工作学士学位课程以及公共政策博士学位

澳门理工学院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公立高等院校之一。 其附属高等学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它提供公共管理和社会工作学士学位课程以及公共政策博士学位课程。 ,致力于教学与科研并重,培养兼具教学和研究能力的相关领域专业人才。 其下辖的中西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是澳门专门研究中西文化史的学术机构。 其发表的相关著作和专业期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并得到学术界同仁的认可和好评。

近十年来,中西文化研究所的研究重点已从明清初期延伸至民国史乃至当代史。 在同步开展的众多研究中,其澳门口述历史研究工作不仅在专业学术团队、理论研究水平、操作实践过程、社会推广宣传等方面,而且在深度、强度上都有所提高。以及口述历史研究的报道。 其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出版物之多、影响之大,颇具特色,已成为澳门名副其实的专业口述历史研究中心。 他们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澳门公共历史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方法,积累了丰富而重要的史料,为当代澳门爱国主义教育和澳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其显著成效和工作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文件是什么_历史资料文件_历史文件在哪查找

注重口述历史的理论和实践过程

口述历史是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也是积累当代史料的有效途径之一。 自20世纪40年代口述历史兴起以来,其理论和方法日趋成熟。 因此,如何将国内外较好的理论理念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服务口述历史学科建设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和紧迫。 理论为实践服务,实践又完善和增强理论的科学性。 中西文化研究所在口述历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组建了一支精干的学术团队,密切关注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 他们不局限于理论概念的研究和讨论,而是善于向他人学习,借鉴已有的经验和教训,注重实际操作,力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 他们借鉴国际通行的口述历史操作惯例,针对澳门口述历史的需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 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提高团队应变能力,取得了显着的工作成绩。

一是制定务实的口述历史操作规程,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规范。 一切有准备则成,无准备则毁。 有规则才有方、有圆。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针对受访者的不同要求,访谈者为受访者准备了访谈计划研究方法和工作步骤、访谈笔录转录程序和模板、访谈材料收集和处理的格式和要求。采访开始前的受访者。 、资料扫描归档等规定和具体办法,使受访者清楚了解访谈的具体过程以及结果的存储和使用等权利。 在受访者同意接受采访后,他们还提前要求受访者收集、整理并携带与个人采访内容或背景相关的纪念品、照片、纪念特刊、剪报、会议纪要等材料,以方便采访。接受采访。 研究所设有专门的采访室,设备齐全,并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采访过程进行录音、录像、拍照。 采访结束后,工作组负责音视频资料的保存、视频文字的整理、相关史料的收集和保存、图片文件的扫描、图文资料的编辑和归档等工作。形成采访者的口述历史文件。

其次,认真处理稿件编写中遇到的问题。 口述历史资料文本校勘是一项原则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 受访者都是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老年人。 他们在接受采访时习惯用粤语说话。 用现代汉语表达粤语时,必然会遇到惯用语表达、规范书写甚至粤语方言的问题。 很难为某些单词和短语找到适当的图像描述。 因此,如果文本组织者不具备一定水平的语言专业知识,文本组织者就很难胜任这项文本组织工作。 因此,为了达到文本的准确性,保留受访者口述叙述的原创性,以及“信雅”的标准,他们坚持采用问答叙述形式的原则,遵循受访者尽可能逐字叙述内容。 转录的目的是反映受访者的性格和方言特征,保持原汁原味而不失真,尽可能保留访谈资料的原始特征。 文字整理完毕后,他们会将访谈笔录发送给受访者审阅,并由受访者签署“授权批准函”。 为了方便操作和使用,他们还将采访“内容认可函”和“稿件发表授权书”合二为一,由受访者签字并存档,明确了受访者和采访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面试官。 义务,从而为规范口述历史材料的保存、归属和未来使用提供法律保护。

再次,访谈结果以多种形式呈现。 澳门口述史料主要有以下功能和作用。 首先,粤语方言记载的口述资料反映了岭南地域文化的特点,是中国口述史的一个特色。 澳门粤语口述历史具有“救援”性质。 它是澳门多元文化的标志之一,也是华人社会所经历的时代和历史进程的集体记忆和公共记录。 其次,它是研究澳门近代史的重要史料,是澳门近代公共历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体现当代澳门社会和时代特征、澳门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四是研究澳门经济、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史料。 因此,如何照顾本地民众的需求,为不懂粤语的澳门以外用户提供便利,成为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因此,在呈现方式上,他们认为两者不可忽视,采取了替代方式。 一是积极创建澳门口述历史网站。 他们通过网络表格,对采访的各种口述历史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并对受访者进行整理。 简历、职业、口述剪报和书面口述历史摘要等,让使用者了解澳门口述历史的基本内容和进展。 二是出版图文并茂的图书。 内容的内容可以按主题、人群或特定群体进行编排,也可以通过口述的方式深入挖掘话题材料,或记录特定人群的活动特点,或如实记录发展过程反映某一群体的发展历程。 。 三是制作成光盘呈现。 内容包括采访视频、声音、文献、图片、旁白等,由专业公司利用当代多媒体技术制作而成。 呈现全面立体的口语场景体系,还原采访者的真实情况。

关注澳门公共历史体系建设

口述历史是历史学家俯视和研究大众历史的重要史料。 这也是公众理解和解释自己的社会经历、同情自己的历史的一种方式。 它是澳门历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由于缺乏了解,广大民众对其自身的历史进程关注不够,官方档案和文献中也缺乏系统的记录。 公共媒体对此记录的报道很多,但由于缺乏有计划的组织,没有专门的学者和团体来记录。 特意编撰保存,原中西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任人文社会科学院代院长林发勤教授感叹:澳门口述历史的重要性“不仅补充了历史的不足”澳门近代史的文字资料,也丰富了澳门的历史。 根据较早对澳门历史研究情况的考察,澳门近代史最重要的史料实际上是口述历史而非书面史料。 如今年过七十的澳门老人们,经历了抗战和过年。 他们对新中国成立、澳门回归等重大历史事件的集体记忆,构成了澳门近代史最真实、最生动的形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澳门口述历史研究,是构建当代澳门公共历史体系、还原澳门当代历史的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历史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 为了构建当代澳门的公共历史体系,他们确定了自下而上的口述历史工作重点,将抢救与建设工作合二为一。 从2009年开始,“澳门地方文化口述史”研究项目是研究所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组建以现任研究所所长江春教授为代表的口述历史研究团队,坚持不懈地开展口述历史访谈工作。澳门社会团体.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和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已成为澳门的专业发展项目。 口述历史研究的主要力量。 从该研究所已完成的口述历史访谈来看,其作品设计范围广泛,包括澳门鱼店访谈、澳门水陆表演、狮山哪吒古庙、大三巴牌坊哪吒庙遗址、尚家会馆、澳门沙里头祖庙慈善会、澳门妇女口述历史、澳门历史教育口述历史、澳门导游行业口述访谈、澳门鹊子园福福宫祖祖庙托管、澳门狮山结义堂、澳门西饼联谊会、澳门华文教育抗战经验口述历史、澳门怀旧收藏家协会、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澳门下云福福寺慈善会、澳门筷子基金会钟永和堂访谈、培道学校口述历史历史访谈、路环四庙、凼仔广场学校口述、同善堂口述、棚工会访谈、澳门工艺美术工作者访谈、我与澳门历史研究访谈等。 家庭访谈其中包括傅老荣家庭采访,个人采访包括校长刘显兵/罗培芳主任等。本次采访工作共采访对象330余人,进行了近400次采访。 按每人平均访谈时间1.5小时计算,已存储录音不少于560小时,视频资料560小时,记录笔录280余份。 万字。 该所历史资料电子数据库收集图片、档案、杂志、个人收藏及其他资料(包括实物/扫描件、照片、剪报、证书等)3万余件(卷、卷)。

从口语面试的内容来看,包括个人生活史、家族史、行业史、协会史、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思潮等诸多方面; 从受访者的社会阶层和身份来看,成分包罗万象,包括社会各阶层和澳门民众,包括公务员,如澳门前立法会主席、退休公安总警司等警队、警务人员、港务局退休水警、大学历史教授、研究人员、中学校长及历史老师、幼儿园老师、护士、工艺美术专业人士。 从事金融工作的工人、画家、摄影家、银行职员、电力公司职员、房地产业老板、酒店业经理及服务员、商人、慈善组织同善堂主席、中医、各社会团体董事、以及从事物业管理和废旧物资回收的人员、餐馆老板和员工、餐饮厨师、脚手架工人、造船工人、铁匠、博彩公司、出租车司机、屠夫等; 从地理上看,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和路环,空间涵盖澳门地区; 从时间上限和下限来看,从抗战时期一直延续到现在。 从这样的时空范围来看,开展这么多社会各界人士的口述历史,比较系统地记录和整理澳门社会的历史进程,建立一个全面的澳门社会历史进程,无疑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图像、声音和各种文档的存储。 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浩大工程。 一方面,通过口述采访获得了与澳门近现代史研究相关的新鲜史料,极大地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和不足; 另一方面,这项工作的开展无疑为澳门当代公共历史体系建设开了一个好头,奠定了初步基础,为大家开展这项工作搭建了一个可以不断丰富的平台。 澳门理工人文社会科学院中西文化研究所所做的艰苦努力令人尊敬和钦佩。

注重口述历史成就的社会服务

如果我们对澳门理工学院中西文化研究所开展的口述历史工作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就会发现他们不仅特别重视澳门当代公共历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而且不断开展这项研究工作; 口述历史成果服务社会,这是一个显着特点。 他们记录和积累的各种口述历史资料和文献,不仅帮助专业历史研究者了解丰富多彩的历史,而且使他们能够利用新材料发挥作用,结合各种保存下来的书面材料和材料,尝试与他们以更广阔的视野,客观地分析澳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使他们能够更广泛、更深入地解释当代澳门社会中与过去完全不同但又十分细致的各种问题及其内涵; 同时,它们也为那些未经专业训练的普通人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也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历史,形成自己的叙述,并帮助形成自己的历史观。

基于这样的认识和考虑,中西文化研究所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主要着眼于四个方面:一是协助澳门社会团体恢复自身的历史谱系。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约翰·托什所说:“许多口述历史学家对专业历史学家规定的公式并不满意。他们将口述历史视为一种民主的替代方案,将挑战学术精英对历史研究的垄断。普通人不仅应该有一席之地在历史上,也应该在历史知识的生产中发挥重要影响力的作用。” 中西文化研究所口述历史研究者应应澳门地方社团的要求,协助整理其发展历史、弥补其不足、或补充其不足,使口述历史的演变历史得以完整。协会能够成为自己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从而赢得协会的信任,为澳门公共史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得到了智慧。 二是利用口述采访积累的历史资料,为澳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必要的文件证据并撰写申请文本,或为构建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谱系、传承和弘扬提供帮助,以及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 三是为澳门历史研究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毫无疑问,口述历史就像文献记录一样,发挥着创造新证据的作用。 它的重要性与其说是历史真相的陈述或社区政治的表达,不如说是社会记忆作用的体现。 它是如何构建的宝贵的客观证据。 这些口述历史证据让我们对澳门的整体历史有了独特的认识。 它体现了现在与过去、个人记忆与公共传统、“历史”与“现在”之间的积极关系。 换句话说,澳门的口述历史是反映澳门社会记忆的宝贵原材料。 四是为爱国爱澳传统教育提供生动素材。 澳门华人历来有爱国爱澳的优良传统。 抗战期间,他们捐款捐物,派出医疗队前往内地救助难民,澳门青年投身抗战前线。 澳门各界救灾机构为支援祖国前线的战士们提供了所需的药品和衣物。 抗战的生动事迹和发生的感人故事,与文献记载相结合,编成《民间的心声:澳门口述历史与抗战》、《澳门人民》等书刊。举办图文并茂的《抗日战争》,或举办专题口头分享会、展览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澳门各界引起巨大反响。

注重学术研究,凸显澳门特色

口述历史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类别。 作为专业史学家直接与公众互动的新模式,是当代社会公共史料搜集的新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必须遵循的理论。 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历史学家和普通民众在理解历史方面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和可靠的价值,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学术取向和约定俗成的“历史谱系”。 如何消除或减少两者之间的分歧和分歧,形成共同的历史观,实现更多的对历史的“共同价值”或“共同认知和解释”,构建系统完整的当代公共历史体系,以反映基本历史观。当代澳门社会的特征,是当前澳门口述史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口述历史研究方面,中西文化研究所的工作主要分为四项:一是研究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口述历史访谈结构并提供口述实践服务。 二是与国内外专门从事口述史研究的学术机构保持良好的学术交流机制,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形式,向国内外从事口述史工作的同行学习,取长补短,避免犯和别人一样的错误。 近年来,他们还举办“三巴论坛”,邀请多位在口述历史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颇有造诣、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来讲学、传承经宝、汲取营养。 。 三是通过举办国际口述史专题学术会议,推广澳门口述史研究成果和口述史工作进展。 2012年10月16日至17日,“所有人声音平等:中国社会口述历史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澳门理工学院举行,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海峡两岸地方。 参加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49篇,就中国社会口述历史研究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 2013年8月,澳门理工学院原院长李翔宇教授主编的《声音平等:中国社会口述历史的理论与实践》论文集由澳门理工出版社出版,9月9日至9月9日2013年12月12日,澳门理工学院举办“天人古今:中国社会历史教育的使命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教学和研究学者出席。 -海峡国家从事历史教育,分享各地历史教学的经验,有的还结合口述历史,为如何开展中国历史教育提供建议。四、研究所创办的《澳门史志丛书》出版郑伟明、陈德浩主编的《九澳圣母村——澳门最后一家麻风病医院》、阮玉晓主编的《澳门最后一家麻风病医院》等澳门口述历史专着多部。 《渔民之声——澳门渔民访谈录》、文学泉、杨培新主编的《协会之声:澳门华文教育会口述历史》、《人民之声:澳门口述历史与抗日战争》 ” 林发勤、蒋春等主编。

澳门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元文化的社会。 各民族、各语言对自己历史的认知、系统表达和记录存在很大差异。 这些无数的小“家谱”,正是澳门口述历史与众不同的原因。 普通地方的显着特征之一。 因此,如何实现“平等的声音”,融合多种不同的历史观点和价值体系,构建当代澳门公共历史体系,并呈现多元特色,我们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需要解决的困难也更多。解决了。 ,更具挑战性,需要口述历史研究者具有非凡的智慧和能力。 中西文化研究所认为,无论是粤语口述历史形式、葡萄牙语口述历史形式,还是东南亚少数民族语言口述历史形式,都是澳门当代公共历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们受限于众多的线索和专业性。 由于人员少、目前全面落实困难的具体困难,他们采取了先易后难、先讲汉语、粤语的工作方针,然后积累经验,然后逐步全面落实。 最终目标是恢复和构建澳门当代公共历史的基本体系。 为澳门社会公众历史意识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见解,力求从被忽视的视角探索历史中“普通人”的生活,以期努力了解重要事件和更通史,让历史发挥作用,让历史更加有效。 它已成为对所有历史学家具有持久吸引力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