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辉人文历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国历史 >

中国历史

轰然倒塌-秦朝覆亡(2)

发布时间:2024-03-18中国历史
始皇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一千余支秦简,内容主要是秦的法律制度。这些秦律的涉及面相当广,包括农田垦种、山林保护、牲畜饲养、粮草管理、货币流通、物资管理、手

始皇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一千余支秦简,内容主要是秦的法律制度。这些秦律的涉及面相当广,包括农田垦种、山林保护、牲畜饲养、粮草管理、货币流通、物资管理、手工业生产、徭役征发、刑徒使用、军爵赏赐、官吏任用、保举子弟、府库收藏、征发戍边、对游士的限制,以及官营手工业产品的评定等等。律文内容明确,规定具体,有的近乎琐细,反映了秦律严酷的特点。依史载,秦律的核心是刑法,它是将商周时期五刑(即墨、劓、 、宫、大辟)发展为死刑、内刑、罚作、迁刑和赎刑等,共计五类。每类刑罚又可分为若干不同的刑种。单就死刑来说,即可分为斩、戮、车裂、弃市、枭首、腰斩、生埋、赐死、夷族等等十余种之多。按秦律,并不是只有百姓本人犯罪才会受到惩罚,有时候,祸可以从天而降。比如,秦律规定:一人犯死罪,亲族—起处死,叫作“族诛”;一家犯法,邻里同罪,叫作“连坐”。生活在如此严酷的法律下的人们随时都会被指控犯法,随时都会被罚做苦役,随时都会被斩脚、割鼻、处死等。 严酷的法律引起了百姓和士人的普遍不满,他们依据包括史书、经书等书籍中所记载的先公先王的贤德事迹,纷纷指责或影射秦始皇。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认为这些人之所以胆大妄为矛头直指始皇帝,就是因为书籍的缘故。他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焚毁“妖言惑众”的书籍,下令除了秦国历史之外的所有史书,以及经书、诸子百家之书等等典籍,无论是官府收藏,还是民间百姓和士人收藏,一律烧毁,只留下关于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见,下令在全国“焚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烧掉书籍,并不能堵住百姓和士人的口,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士人们对秦始皇的怨愤异常,流言遍布天下。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竟然抓到460多人。秦始皇下令把这些人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因为他们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焚书坑儒”事件,使秦始皇失去了士人之心,这也成为秦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秦始皇很喜欢六国华丽的宫殿,所以,每灭一国,他都要让人将这个国家宫殿的图样给画下来,在咸阳照样仿造。六国华丽的宫殿并不能满足秦始皇的无限,他曾经想造一个庞大的苑囿,西起雍、陈仓,东面延伸到函谷关,面积近千里,最后被侍从、侏儒优旃劝止。优旃开玩笑地说:“这样可太好了,有了这么辽阔的皇苑,我们可以多放养些猛兽,如果六国的后裔有人敢从东方进攻,就把这些猛兽赶出去将他们吓跑。”秦始皇一听,不禁哈哈大笑,于是打消了建这个巨大苑囿的念头。尽避如此,秦始皇还是建了大量奢华的宫殿,仅咸阳周围就建有宫殿270多座,行宫关外400多座,关内300多座。修建这些宫殿,当然需要役使大量的劳力。其中,最大最有名的宫殿当属阿房宫。根据《史记》记载,规划中的阿房宫前殿东西长500步,约合700米,南北宽50丈,约合115米。这个巨大的工程,每年都要调用劳动力70万人。到秦始皇死在出巡路上,阿房宫尚未建成。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陵墓——骊山墓,每年也用劳力70多万人。再加上其他工程,如建长城,修弛道,常年的兵役征发等,每年参与服役的人数竟然达到300余万之多。男子不够用,就征发女子(秦朝因为实行法治,反对儒家思想,没有像后来那样限制妇女从事公共活动)。秦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左右,被征发营造宫室坟墓,守五岭,筑长城,戍边等,总数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使用民力如此巨大急促,实非民力所能胜任。至秦皇末年,农民起义已经接近了爆发点。 秦始皇称帝后,知道死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在骊山营造大坟墓;又希望或者可以不死。为此,他派出很多方士去求仙找药,如让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即是一例,为此浪费大量财物。方士妖妄,劝他隐藏,因此又造许多宫室。他造长城,巡游四方,大都是受方士的唆使。他到碣石(今河北秦皇岛一带)一次,到成山(今山东胶州半岛成山角一带)两次,就是因为传说这些地方是神仙常来的地方。秦始皇出巡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向天下人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至今,许多地方还存有秦始皇出巡时留下的石刻,如著名的泰山石刻。这些石刻主要是为秦始皇,宣传秦朝统一天下、进行各项改革的历史功绩。秦始皇每出巡一次,都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闹得百官黎民不得安宁。 一次,他南巡想到衡山,舟行至湘山(今湖南岳阳县西南)遭大风。秦始皇大怒,使刑徒3000人把山上的树全部砍光,只是为了向湘神表示皇帝的威力。公元前221年,有一块陨石从天而降,有人便趁机在上面刻了诅咒秦始皇的一句话:“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得到消息,火冒三丈,派御史严厉追查刻字的人。追查未果,御史便将陨石附近的住户全部处死,又将刻有字的陨石毁坏,但这丝毫不能挽救秦朝灭亡的命运。 沙丘 “山雨欲来风满楼”,是秦始皇临死前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当他客死在沙丘之后不久,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就爆发了。起义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自始皇统一中国以来积累的社会矛盾的总爆发,是始皇的必然结果。当初秦始皇兼并诸侯,一统中国,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因为当时的中国,长期,久经丧乱。春秋战国400多年之间诸侯争霸,合纵联横,天下扰扰,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民心思治,民心思安。如果不经过长时期的休养生息,如果不经过长时期的恢复,社会是很难继续向前发展的。但是,秦始皇所实行的政策,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举全国之力,修建宫殿,修筑长城,开拓边疆,开辟驰道等,全然把新国家当作一个新的战场——全民参与旷日持久的“土木工程”的战争中。早已经厌倦了战争的百姓,如今又参与到这一场包大的“战争”之中,除了反抗暴秦,他们似乎别无选择。 鲍元前210年,嬴政进行最后一次巡游,同时也是他的死亡巡游,危若累卵的秦王朝灭亡的日子已是屈指可数了。这次巡游,随行的有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和他最喜欢的小儿子胡亥。返回途中,一向身体健康的嬴政在平原津(今山东德州)突然病倒。到了沙丘(今河北平乡、广宗一带),病情非但没有好转,而是加重了。秦始皇知道自己将要不久于人世,这才慌了手脚,急忙命令李斯起草诏书,并将诏书和传国玉玺递送给长子扶苏,催促扶苏立即赶回咸阳,主持丧礼。当李斯草拟好诏书呈交嬴政审阅时,嬴政已经死去了。此时,扶苏又在哪儿呢?原来扶苏曾经劝说过秦始皇:“现在天下刚刚统一,边境上的民众还没有彻底安定,士人们也都推崇儒家的主张,而父皇却用严酷的法律治理天下,儿臣担心会令天下不稳。希望父皇能认真考虑,改变政策,安定人心。”扶苏的话可谓句句在理,但是秦始皇又哪里听得进去,反而斥责扶苏多事,将他派往边境的军队里做监军,和大将蒙恬一起抵御匈奴。 秦始皇死在了沙丘,只有随行的李斯、赵高和胡亥知道此事。他们心中各怀鬼胎,明争暗斗。李斯因秦始皇死在外地,生前又未立太子,唯恐引起天下大乱,所以决定秘不发丧。做过胡亥老师的赵高为了篡夺朝政大权,准备改立胡亥为秦朝的皇帝。因此,他不仅扣下秦始皇给扶苏的书信,竭力怂恿胡亥夺取王位,而且还以官禄权势为诱饵,对李斯进行威逼利诱。胡亥能够登上九五之尊,何乐而不为呢?李斯为了保全自己,终于失节妥协。于是,赵高就开始一步一步地实施自己的阴谋。首先,他假造遗诏,指责扶苏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命令他。接到诏书后,扶苏便而死。接着,赵高将嬴政的尸体放在车中,关上车门,拉上车帘,让百官以为秦始皇仍然活着,带领大队人马匆忙往咸阳赶去。路上,又出了点小小的插曲。因为天气炎热,尸体腐烂发臭。赵高派人弄来大批鲍鱼,命令每辆车上装鲍鱼一石,以混淆尸臭。终于安全抵达咸阳,赵高这才宣布发丧,并拥立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赵高拥立有功,从此把持朝政,横行无忌,就连胡亥也只能听从他的摆布。 胡亥即位后,在赵高唆使下,杀死公子公主22人(秦始皇子女)、大将蒙恬蒙毅兄弟以及许多大臣。第二年,又以谋反的罪名腰斩李斯,灭其三族。秦二世以累累白骨企图巩固其帝王宝座,暴露了他残暴的本性。对于普通百姓的杀戮,秦二世更是毫不手软。在埋葬秦始皇时,他担心修建骊山墓的工匠会泄露地宫玄机,竟下令将全部工匠闭死于墓中。不仅如此,他还大兴徭役,加重赋敛。始皇死后,他继续调集大量的劳力,加紧修建阿房宫、直道和驰道。为了加强对关中地区的统治,他又征调五万人屯卫咸阳。秦二世还竭尽所能的享乐,他豢养了大批狗马禽兽,以供游猎之用。横征暴敛与荒淫无道,与秦始皇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秦二世只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只是一个终日沉湎于享乐的皇帝。他听信赵高的一派胡言,把一切朝政都交给了赵高。二世以为从此可以穷奢极欲一辈子,赵高以为从此可以篡夺帝位。中央集权的秦朝廷,实际上只剩下秦二世和赵高两个了。一天,赵高为了考验朝中谁服他,谁不服他,就牵了一只鹿上朝,对胡亥说:“陛下,我弄到一匹马,特来进献给您。”胡亥哈哈大笑:“爱卿在开玩笑吧!这明明是只鹿,怎么是马呢?”赵高板着脸,一本正经地说:“是马,请大家认吧。”许多大臣惧怕赵高,就附和着说是马,只有几个忠厚的大臣如实地指出这是鹿,我们很可以想象这几个大臣的下场。这就是历史上“指鹿为马”的故事。从此,赵高更加为非作歹,再也没有一个人说个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