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辉人文历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历史名人 >

历史名人

靖难之变

发布时间:2024-04-23历史名人
靖难之变,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间发生的内战。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续三年。建文帝缺乏谋略,任用主帅不当,

靖难之变,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间发生的内战。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续三年。建文帝缺乏谋略,任用主帅不当,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以燕京(今北京)为基地,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官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1402年7月13日)攻下帝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建文帝失踪,朱棣登上帝位,是为明成祖。 历史上藩王成功者还有南梁时的侯景、马楚时的马希萼等人(因割据政权的中央政府军力有限),但大一统王朝则惟此一例,绝无仅有。 背景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及子孙的统治,便大封宗室二十五人为藩王,驻守全国各地。这些藩王虽然没有封地的管治权,但拥有护卫军队,少者有三千人,多者至一万九千人,驻守北方边境的九位边王(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军权更大,如宁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 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不幸早死,太孙朱允炆是诸王之侄,感到难以制约各叔父们的势力。加上诸王拥有军权,对他构成潜在威胁,便有削藩之意。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朱允炆作为太孙继位,是为惠帝(建文帝)。惠帝发布太祖遗诏,令诸王留于封地,不要赴都;甚至燕王朱棣已经前来奔丧,却被惠帝命令返回,导致诸王不满。惠帝于是与齐泰、黄子澄商量开始削藩。 建文帝削藩 朱允炆继位后开始削藩。在削藩顺序上,齐泰认为应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时户部侍郎卓敬亦上疏请改燕王封地于南昌;但黄子澄反对,认为燕王有功无过,为了争取支持,应该先找有问题的亲王下手。惠帝支持黄子澄,遂先后废除五位亲王。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因周王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与燕王呵成一气,于是决定先废周王。时周王十岁的次子朱有爋告发父亲谋反,于是派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之名经过开封,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今云南巍山)。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 由于惠帝削藩激化矛盾,藩镇与中央开始决裂,此时实力最强的燕王就成了真正的诸王之首。而皇帝与朱棣之间的博弈亦逐渐走向明处,变得更加激烈。 朱棣起兵,夺取幽燕 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燕王谋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 燕王朱棣见到几位亲王先后被削藩,或贬或死,明白如此下去必定无法逃过此劫,遂一边争取时间一边做战争准备。为了争取时间,建文元年,朱棣先装病,使惠帝放三子回北平;之后由于属下被朝廷处死,遂借机装作精神失常。但由于王府长史葛诚叛变,密奏朝廷“燕王无病”,朱棣装疯被发觉。 时燕王遣使入京师金陵奏事,使者被齐泰等审讯,供出燕王的异状,于是朝廷下密旨,令张昺、谢贵逮捕燕王幕府的官属,张信逮捕燕王本人。但张信与其母亲讨论之后,将此事告知朱棣。于是朱棣和僧人道衍(姚广孝)等谋划举兵,令张玉、朱能将八百勇士带入府中潜伏,以待变故。 张昺、谢贵得到朱允炆密诏后,七月初四带兵包围了燕王府。朱棣假意将官属全部捆缚,请二人进府查验。二人进府后,朱棣派出府内死士将其擒获,并连同府内叛变的葛诚、卢振一同处决。当日夜里,朱棣攻下北平九门,遂控制北平城。 燕王朱棣起兵,援引《皇明祖训》,号称清君侧,指国君身边的齐泰和黄子澄为奸臣(谋害皇室亲族),需要铲除,称自己的举动是,为国“靖难”(意为“平定国难”),并上书于惠帝朱允炆。 燕军控制北平后,七月初六,通州主动归附;七月初八,攻破蓟州,遵化、密云归附;七月十一,攻破居庸关;七月十六,攻破怀来,擒杀宋忠等;七月十八,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县,属秦皇岛市)归附。七月二十七,为防止大宁军队从松亭关偷袭北平,用反间计使松亭关内讧,守将卜万下狱。至此,北平周围全部扫清。燕军兵力增至数万。 燕军攻破怀来后,由于领地相距太近,七月二十四日,谷王朱橞逃离封地宣府(今属张家口,距北京约150公里,距怀来约60公里),奔金陵。八月,齐泰等顾虑辽王、宁王帮助燕王,建议召还京师;辽王从海路返京,而宁王不从,遂削宁王护卫。 宋忠失败后,部将陈质退守大同。代王本欲起兵呼应朱棣,被陈质所控制,未果。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