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辉人文历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李白且说人间何处无妖孽从天才到凡人喜怒哀乐

发布时间:2023-11-17历史故事
摘要:哈金在《通天之路:李白传》的前言中提醒人们,要记住李白的三个身份:历史上真实的李白、诗人创造的李白和历史的文化想象创造的李白。哈金沿着诗歌足迹,串联起李白轰

  摘要:哈金在《通天之路:李白传》的前言中提醒人们,要记住李白的三个身份:历史上真实的李白、诗人创造的李白和历史的文化想象创造的李白。哈金沿着诗歌足迹,串联起李白“轰轰烈烈”而“艰难矛盾”的一生,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丰富的、可亲的李白:他是放浪的天才,经历了凡人的悲喜。 天才的成长:五岁就背诵《六甲神诞》,十岁便研习百家诗作。

   李白四岁的时候,父亲带着全家人告别碎叶,跋涉天山山脉,穿越沙漠戈壁,一家只为追求未知的远方而奔波。这一段旅行,对李白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后来写下了《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将自己默默的追求与大自然的壮美相融合。 李白的父亲名叫李客,是一位商人。据说,他是李广将军的后裔,并且有与唐朝皇帝的亲缘关系。李客为儿子李白制订了一系列的学习计划,希望他能够功成名就,成为伟大的国家栋梁。在李客的要求下,李白从小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并模仿写作。他在散文《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下:“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岁的李白已经阅读并领悟了绝大部分的诸子百家经典。李父虽然认为写诗并不是做官必要的条件,但他鼓励儿子进行创作。写诗不仅能让人文学素养更为深厚,对一些仕途上的积累和锻炼也很有帮助。李白在儿童时期的诗歌就非常富有想象力,这让他的父亲感到非常惊讶。在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下,李白得到了一笔钱,开始周游游历,体验不同地区的生活,领略各地不同的文化风貌。 第一次离家出行,是在17岁的春天。李白前往拜访一位博大精深的隐者赵休。蕤先生是李白拜访的一位道家学者,他教李白回归自然的思想和纵横之术,树立了将来佐明主、建功业的理想。李白决心成为经世济国、运筹帷幄的谋士,为国家尽一份力。但他无法参加科举考试,于是他开始了寻访大官,以便向皇帝举荐的计划。他先后拜访了益州长使苏颋和渝州刺史李邕,可惜两次都失败了。入仕之路并不顺利,李白决定离开四川,到中原云游,学习读书、结交权贵,展露才华,寻求上升机会。 李白开始了他的云游生活,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离开了江油。他走访了许多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在他告别峨眉山的时候,他写下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心情愉快,继续踏上了云游之旅。在他经过荆门镇时,他写下了《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的诗句洋溢着豪放的气息,他在云游的路上,感悟着生命的壮美,思考着自己的人生追求。此行,李白告别了他的故乡,他悲痛地写下了《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家在岳阳门外,心随吴水东流。现在最相思,三杯两盏深红色。故人不可见,新人长欲忘。往事已成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一次离开是永久告别,李白再也没有回到遗落的故乡。 在二十四岁时,李白离开了武昌向东前行,游览了庐山,并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名篇《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他拜访庐山附近的陶渊明墓时,他回顾了陶渊明一生的经历与诗作,深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的洒脱与贫穷、孤独、疾病的残酷现实。年轻的李白看到了质朴的现实和庐山的巨美,他不会选择陶氏的隐居生活。 在25岁的春天,李白到了金陵(南京)。据说李白家在金陵有生意,他在这里结识朋友,畅饮豪情,慷慨解囊,“散金三十余万”。 李白在金陵痴心妄想,写下了《示金陵子》等诗篇,并通过“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这样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他继续挥洒自己的诗文,却得到了更多的冷落。李白的家族生意遭受挫折,减少了向他提供奢侈生活的支持,因此李白不再过得奢侈,开始重新踏上旅途。他到达扬州时已经发病,住进旅馆,人生地不熟,扶墙望窗,冷遇门前,这时,李白意识到人生的艰难,思念自己的故乡。在这样的心境下,他创作出了今天让小孩子也能念诵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贫困和疾病中,江都县丞孟荣帮助了李白,因为孟荣欣赏李白的诗歌,提议李白先成家,找到一个稳定的固定住所。孟荣牵线搭桥,李白入赘到湖北安陆的许家,过着平静的日子。然而,李白在安陆无法在官场上获得成功,他决定离开安陆并到别的地方寻找机会。 再次旅行时,李白独自一人前往京城长安,在那里被驸马张垍耍弄。他遇到一批怀才不遇的朋友,写下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诗句。 31岁时,李白决定离开长安回家。似乎李白天生爱旅行,他在旅途中也从未停止写作。在李白离开家后,他不断地穿梭于洛阳、太原、金陵、扬州、无锡、苏州和杭州等地。 38岁时,李白的妻子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给他的生命注入了新的意义。此时的他成为一个父亲,好像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人和故乡。 在李白四十一岁的夏天,他造访泰山周边,寻求放松。他很快接到了一份特别的信函,让他朝见皇帝——很可能是元丹丘许下的承诺得以履行,李白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他兴奋地回家,鲁妇为他准备了酒和食物,以及行装。他写了一首《南陵别儿童入京》来纪念他和孩子们的告别。在他的诗作中,他思念与人私奔的刘氏,表达了一种破釜沉舟的豪情壮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把人牵。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当他到达长安时,李白成为了一名朝廷官员,并开始了官场的生涯。着皇帝的旨意,李白起床赶往皇宫。在皇宫里,他目睹了宫女们身披霓裳羽衣,在云台之上起舞,歌唱着美妙的歌曲,此刻,李白被眼前的一切深深震撼,写下了《上阳白发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那个夜晚,李白用他的才华打动了皇帝和妃子,他的名声因此更加响亮,当然也有人对他感到不满,毕竟高调和张扬往往不受人欢迎。他的长篇大论《宣唐鸿猷》因李林甫的猜忌而未被呈上皇帝面前,周围的翰林院同僚对他的傲慢和自大也充满了敌意,这让李白感到自己像是一只被点数的苍蝇,无所适从,写下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那句名言:“青蝇易相讥,白雪皎洁清。”

  然而,玄宗皇帝对李白的才华十分欣赏,让李白成为“供奉翰林,随时待诏”的官员。他的主要职责就是为皇帝和妃子写下一些应时应景的诗歌,让他们开心快乐。冬季来临时,李白接到命令要到长安西北三十多公里的骊山温泉行宫,写下了《侍从游宿温泉宫作》:“羽林十二将,罗列应星文。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严更千户肃,清乐九天闻。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到了初夏,皇帝又让他排练“霓裳羽衣舞”,哄皇帝和杨贵妃开心。在宫中,他目睹了美丽的宫女穿着霓裳羽衣,在云台之上起舞,唱着动人的歌曲,李白感动不已,写下了《上阳白发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那个晚上,李白用他的才华和天赋惊艳了皇帝和妃子,他的声名因此更加远播。听说李白因为意宣之事受邀进宫,为了替这支舞谱写相配的诗歌,他半醉半醒,提笔写下了《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名声因此再次飞扬骤起,然而他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周围的诽谤与嫉妒让他倍感沮丧:“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到了四十三岁的春季,李白向皇帝提出了辞呈,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并赐予百两黄金做为遣散费,还追赐“无忧学士”的称号,让他在回家的路上可以任意畅饮作乐,不用再为生计担心。离开长安时,李白戴着道冠,穿上道袍,宣布他将专注修道,不再与朝堂纷争为忧。 李白离开京城时感到十分不光彩,于是他没有直接回家,又开始了新的漫游,第一站是洛阳。听闻玄宗皇帝隆重地将他“赐金放还”,洛阳文学界很快就掀起了一股轰动。李白的老友与新认识的文人相继前来拜访他,其中就有杜甫。杜甫在他的《送友人》中形容这次相遇:“晴天里,太阳和月亮碰了头,李杜两位好汉一见如故。”白和杜甫的第一次见面,就像是在一场盛大的宴会上举办的接风晚宴。那晚,众人热烈交谈,而李白和杜甫只是轻描淡写地聊了几句。第二天,杜甫前去李白的客栈拜访,两人成了一见如故的好友。杜甫称赞李白的诗歌壮丽奔放、气势磅礴,李白也对杜甫的博学多识和敏锐洞见十分赞赏。这两位诗人当时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次初次见面将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闻一多形容这一事件:“晴天里太阳和月亮碰了头”。 尽管比李白小十多岁,杜甫深深地喜爱、崇敬和尊重李白。虽然两人仅见过三次面,但杜甫仍为李白写了十五首诗,称赞他诗歌艺术“笔下惊风雨,诗成魂梦描”,“白也诗神独,思飘天外重”。同时,杜甫也感叹李白的命运之不济,“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当李白被判流放时,杜甫在《梦李白》中慨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谁言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对李白的景仰之情可见一斑。对于杜甫,李白的情感表达更为低调。虽然他写过几首为杜甫而作的诗歌,但没有像杜甫那样对他热情洋溢。在《戏赠杜甫》一诗中,李白写道:“山前遇见杜甫,头山帽子日中高。借问最近可健康?总为往事写诗忙。” 四十五岁那年的夏天,李白生了一段时间的病,经常做一些奇怪的梦。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中,他记录了一个神奇的梦境,同时明确了他对世俗纷争的厌恶之情:“世态炎凉尽如梦,古来万事东流水。别离之后归何处?白马江山忘却忧。但将胸中万思断,云外一壶浊酒愁。”此时他住在兖州的田庄,这里很宽敞,但他的心并没有留恋,在他的诗歌中,永远只有远方才吸引诗人的灵魂。 李白再次出发,去河南梁园探访好友岑勋,然后向南到扬州和金陵。他沿江边漫步,思考现在与过去的差异,逐渐意识到他再也回不到权力的中央,这让他感到非常痛苦,同时也认识到王朝的辉煌与荣耀是短暂的。于是他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在五十一岁的初夏,应朋友何昌浩之邀来到幽州节度使安禄山将军的幕府所在蓟县。在那里他目睹到的景象让他感到惊恐,预感到安禄山的反叛兵势必会卷土重来。果不其然,几年后,安禄山率领二十万大军叛乱,以破竹之势向内地扩张。李白在梁园找到妻子时,叛军已经占领了河南,他和妻子不得不加入南逃的难民群体。 五十六岁那年,李白犯了一个错误的判断,错误地接受了友人韦子春的劝说去辅佐永王李璘。他认为这个行为会带给他伟大的成就,于是写下了《永王东巡歌》等作品,成为唯一支持永王的文化名人。然而,永王最终支部失败,被杀,李白也被捕入狱,并被判流放夜郎。在流放途中他被赦免,终于获得自由。他随即沿着长江飞快地流浪,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李白在彩云之间辞别白帝城,千里江陵只需一日便可回到故乡。两岸的猿猴声声啼不休,轻舟逾过万重山脉。 终年已过60的李白,于上元二年决定投奔当涂县令李阳冰。他在那里离世,将手稿留给李阳冰,并创作了《临终歌》。 李白从青年时代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一直梦想成为神鸟大鹏。这象征着他对高空和天堂的无限向往,并多次尝试飞向天堂的壮举,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现在他长眠在地下,大鹏只能在天际展翅高飞,他已经再不能回来了。 本文参考自哈金著作《通天之路:李白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